第一篇: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
《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说课稿
衡阳市蒸湘区蒸湘北路小学刘莹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曾经看到《中国青年报》中有这样一篇报道——《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在我们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留守儿童一些引人深思、值得关注的话题。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生命与健康常识》五年级下册教材43-45页的《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的第一课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有爱不孤单。
一、三维目标
1、 了解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了解他们生活中将遇到的困惑。
2、 懂得这些孩子的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他们依然生活在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社会等各方面爱的海洋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了解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的痛苦。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孝敬父母。
2、懂得这些孩子的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他们依然生活在来
自父母、亲戚朋友、社会等各方面爱的海洋中。让孩子们明白爱就在我们身边。
三、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调查法、展示法来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下面就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新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心灵会客室”。(CAI展示).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心灵会客室。今天我们请到了一群特殊的嘉宾。他们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欢迎你们。那么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这时我板书课题,然后课件出示一段视频,来到会客厅的特殊的嘉宾——一群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自由发言,分组讨论并说说父母在与不在身边的不同感受。生为主体,师为辅,引发共鸣,以情导行。在学生初步感受父母不在身边的种种困难时,利用课件展示,激发情感,引出爸爸的双手能替儿女遮挡生命里的的雨雪风霜,妈妈的爱能给儿女指引前进的方向。(CAI出示)而有些小伙伴却暂时牵不到爸爸妈妈的手,只能在童年的守望里成长。(CAI出示)在孩子们心灵受到感染时,我趁势提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谁来引领前进的脚步?谁来温暖寂寞的童心?你们从这些小伙伴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一些慌乱„„一些迷茫„„
并同时教育孩子,提出问题: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作为儿女,我
们应该怎么做呢?进行孝敬父母的感恩教育。
<二>调查对比
针对班上有些孩子父母在身边,有些不在身边,进行现场调查。(CAI出示调查表)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1、谁不在自己身边?
2、跟谁生活?
3、父母多久回来一次?
〈三〉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
根据调查结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留守同学的生活,了解他们在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是怎样度过的?(播放CAI课件)看完这段视频后让学生说说感受,并引导学生怎样关爱他们,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
<四>有爱不孤单
虽不能享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却能时刻感受到来自远方的牵挂和身边的人给予的无私的关怀。让我们用爱守住亲情,在大家的关怀下快乐成长。趁势用爱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对留守同学的关爱。这时,分组进行活动。让父母亲不在身边的孩子在信纸上写下他们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而父母亲在身边的孩子就说说怎样帮助他们,提出建议。让孩子们体会到爱就在身边。
〈五〉小记者行动
看到这些建议后,你是否感觉到爱就在身边。这时,让部分学生扮成小记者,对一些留守同学进行采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你感
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关爱呢?
采访活动结束后,课件展示视频,为了关注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社会倾注了无限的爱心。
〈六〉情感升华
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大部分孩子依然生活在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社会等各方面的爱的海洋中!让我们关注留守儿童,爱就在我们的身边!(CAI课件展示关爱留守儿童的图片)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与同行多加指正!
谢谢大家!
2010年4月26日
第二篇:节目主持稿件《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李冠霖
在我们的城市和农村有这样一些孩子,由于父母亲在外地工作,他们或者由亲戚朋友照顾,或者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有的甚至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有人把这样的孩子称作“留守儿童”。那么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今天我们的节目就让大家一起来走近这些孩子。
节目里的主题班会上,“共同关爱、阳光成长”这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采访中我们也高兴的看到,在江西的许多地方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上。我国现在有留守儿童2200万左右,和其他的家庭孩子相比,他们相对缺少父母的关爱,成长中碰到的困难也更多。如何让这些孩子都能够健康的成长,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做出更多的努力。
好了,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衷心希望您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新闻线索。再见!
第三篇:雷锋不在的日子
文传学院 11中文2班 110102058 刘素春
文章摘要:《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主人公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雷锋牺牲后,乔安山把与雷锋胜似手足的战友情变成比泪水更凝重的深切怀念。于是在乔安山身后留下了一串串不是雷锋又恰似雷锋的足迹……乔安山始终没有忘记雷锋,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尝尽了甜酸苦辣。但是,在当今纸醉金迷的社会,充斥着糜烂、腐败。人们不禁会问: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还在吗?不过,我相信,虽然雷锋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关键词:雷锋精神;丰碑;永存
三月是学雷锋月,到处卷起学雷锋热潮。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物欲横流的社会,尽管学雷锋的活动仍在进行,但是很多人却迷惑了,雷锋精神还在吗?
几十年前,时代推出了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普通军人,他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社会树起了一座时代精神的丰碑。然而,他却走得如此匆促,在人们还痴痴地目睹他俊美的身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时候,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忽然间嘎然而止,躲开了人们心底的思念和企盼,静静地踏向了人生之旅的终点。
乔安山是平凡的,他默守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学雷锋、做好事。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他始终坚持着。他驾车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但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的指认他是肇事司机。但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寒了,人们怎么可以为自己的私欲而诬赖别人,为了那些身外之财而舍弃做人所拥有的基本的诚实。值得欣慰的是,撞伤老人的司机找到了,老人的良心也受到谴责,拉着乔安山的手,认了错。虽然老人最后承认错误,但是那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值得我们去深思。同时也是对乔安山行为的肯定,即使受到诬陷,仍然坚持学雷锋,那是生命的倔强,折射出一种生命的辉煌。
乔安山也是伟大的,他将雷锋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延续了下去,他将一个悠远的时代与现实连成缆索,让人们从心灵深处由衷地去崇敬、膜拜,让更多的人脱离种种龌龊腌臜,紧紧地凝聚在一面辉煌的旗帜下面,展示出浩浩淼淼的无私与崇高。
影片有个情节最让我感动,就是在一次行驶途中,乔安山和儿子乔兵的车坏了,父子俩向过往车辆求助,有的视而不见,有的伸手要钱。直到晚上才有辆车停下,却由于车小没法帮助他们。第二天一早,昨夜停车的女士带领一群头戴小红帽的学生前来帮忙,原来那位女士视为小学校长,也是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虽然前面过往的司机视而不见或者伸手要钱的行为很让人气愤,但是后面校长带领学生学雷锋行为很让人感动,原来并不是只有乔安山在学雷锋,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做着好事,弘扬雷锋精神。
我为乔安山的默默无闻而潸然泪下,他只是沿着雷锋的足迹去完成雷锋未竟的事业,他没有叱咤风云的感召力,没有气吞山河的雄才大略,他所具有的只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一种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执着。然而,正是这平凡的一举一动将各种掺杂着自私与物欲的思想都款款地摇碎,又溶
为一体,凝合成一座精神的丰碑,凛然屹立在新时代的开端。原来,并不是需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才算成功,也并不是伟人才能被我们铭记。雷锋只是普通的战士,但是他却以平凡的事情述说着不平凡的精神,乔安山也是如此。他们为污浊的社会注入一股清风,吹散了聚集的不良风气,吹醒了已被人们埋葬在心灵深处的最真实的情感。
我不由得有一种激动和亢奋。当一大群稚气未脱的青年志愿者哗然而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还向着未来延伸而去,那么地贴切而自然。或许正是一代一代凡夫俗子执着的赤诚,正是无数坚实的脚步,才能将新时代的这座丰碑巩筑得如此沉稳,踩踏得那样殷实、富丽,才能让更辽阔的华夏大地上长存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助人为乐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需要去传承、去弘扬。雷锋精神是一座丰碑,是万千民众的一个精神的皈依点。而瞻仰这座丰碑,你就会多一个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你的人生也会增添一股滚烫的力量,开始浩大而勃发。 雷锋虽然不在了,但是雷锋精神将会永存。
第四篇:姐姐不在的日子
姐姐马上就要上蛟龙了,我高兴地跳起来了。我轻轻地打了姐姐一下,姐姐说:“我再忍你一晚上,哼!”我笑着说:“我也再忍你一晚上,哈。”姐姐生气的回房间了。而我却高兴地回妈妈的房间了。
到了睡觉的时候了,我们都睡熟了。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我一看,姐姐呢?我把门打开,看见了表上是六点五十分,我敢确定姐姐已经上学校,准备上蛟龙了,我高兴万分。我也起来了,开始吃饭了,做完了早上的所有事情,准备上学了。
到了晚上,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姐姐,问她吃的是什么饭,可她大声地说吃的是猪食。直接挂机了,我纳闷她吃的不好,向我发脾气干什么,真是的,我生气的睡觉了,在半夜的时候,我要去厠所,却发现自己在床底下,我还发现姐姐不在的话,有坏处也有好处,坏处是:光掉下床底下。而好处是:可以占大床。
姐姐不在的日子,有好处也有坏处,我还是喜欢姐姐在家里好。我以后也一定不再打姐姐了。
山东临沂临沭县进修五年级:李浩然
第五篇:管理故事 上司不在的日子里
管理故事
老板出差到美国,一去就得半个月。于是,办公室里发生了细微变化。
上司走后,所有的人似乎都松了一口气。第一天有人开始到处走动,有人开始不时地聊天。过了几天,大家的话题越来越丰富了,休息室里有人把喝茶喝咖啡的时间从以前端一杯就走,变成了坐着慢慢品尝。似乎大多数人都为自己找到了"不用着急"的理由。又过了几天,办公室里开始出现一些混乱,因为工作毕竟需要集体的合作,没有了上司的督促,没有了达成统一的进度,工作进展就变得十分地缓慢。渐渐地,有人叹息:要是上司在就好了……唯有小K在认真地做着厚厚一摞资料的翻译工作,其实上司也没有给他必须完成翻译的绝对期限。但是上司走之前与他的一场对话让他记住了。
小K问上司:"从美国引进的这么重要的一套资料,您认为我一定能把它翻译好吗?您怎么对我这么信任呢?"上司说:"你是一个很优秀的毕业生,我认为你的水平肯定是有的。至于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嘛,我想你肯定也会有的,因为你是一个聪明人。"小K:"为什么聪明人就会有责任心呢?"上司说:"你可能想过,自己会有很好的前程和未来。但要实现这种预期的目标,你想过该怎么做吗()?你必须负责任地做今天的每一件事。如果你粗制滥造糊弄我,也许我这个外行看不出来,但它是你的作品啊,将来你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呢?同行看到了又会怎样评价你呢?"小K会意地笑了,笑容中充满信心。
管理故事哲理
领导者一定要做到让员工明白:做好工作不只是在打工交差,而是在提升自己、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