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理解分数课程笔记
作为一名专门教书、解惑的人民教师,经常需要准备讲义。借助讲义,你可以有效地提高你的教学能力。那么在写讲稿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课稿的初步了解。欢迎您分享。
1。教材
1。教材来源及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5卷第91-93页的教学内容。分数对于此时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因为分数与学生三年来对整数的认识和使用完全不同。发音不同,写法不同,外观不同,更重要的是意义不同。因此,学好本课对于学生今后的分数学习尤为重要。这是学生概念从整数到分数的拓展,也是学生对数概念理解的质的飞跃。
2。教材状况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核心课。对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分数有着重要的作用。至关重要的角色
3。教学目标
能够识别、阅读和书写简单分数。结合直观的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涂色等简单的方式表达分数。
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表达用分数表示的数字
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沟通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认、读、写分数。
5。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达简单的分数。
2。传教方法
(1) 传教方法
1。用故事创设情景介绍,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2。充分利用可视化教具和学习工具,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利用比较发现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学习工具,让学生用眼睛操作、观察、用脑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注重学生合作和集体交流。
(3)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具和学具稍后附上)
1。教师准备:小黑板1块;一幅画; 3张长方形纸; 8张方格纸; 4个苹果; 1盒彩色粉笔。
2。学生准备: 彩色蜡笔; 3张长方形纸;方形纸
3。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进行。
(1)故事引新话题,以旧引新。首先,把握“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建立在“平均分数”概念之上的主要思想。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对话:有一天,小明和小野来你们家做客,他们的妈妈拿出4个苹果招待他们(老师赠送了4个苹果)。你帮妈妈想想怎样分苹果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 (介绍学生活动)
学生:给每人2个苹果。老师:两个人得到的苹果数量相同。划分方法叫什么?学生回答: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再问:如果妈妈只准备两个苹果,该怎么平分呢?学生:每人1名。如果只有一个苹果,把它平分给顽皮和潇潇(老师展示1个苹果),他们每人能得到多少个苹果?学生:一半。老师说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告诉学生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老师在黑板上写下:1/2。我们以前从未了解过这个数字。这个数字称为分数。
今天我们要学分数,板书题目是:理解分数。
(2)教学
(1) 使用矩形折纸初步了解概念
在《理解分数》课程中,分数的概念理解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解释例1时,让学生通过折叠长方形纸的1/2来表达表达式。这是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当学生理解了概念的直观形象后,他们很快就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判断实践的1/2和技术的引入是否是1/3,并让学生说说。
(二)实战推进国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一张正方形纸上画出四分之一。首先确定操作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学生的理解加深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叠方法,课堂上出现了几种正确的折叠方法。
这个时候,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折叠方式不同,形状不同,但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们按照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因为这张纸被“平均分成”了四部分,所以每一部分代表了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四个部分大小不相等怎么办?如果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这里有一个反例)。这就凸显了分数概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平均分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含义奠定了基础。
(3) 自由创作乐谱
(3)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堂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双重作用,我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转变实践形式,保持学生的实践兴趣。 。其次,练习是分层的,让学生做题时能感受到梯度。三是向全体学生开放,练习要“灵活”,保证班上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一套判断对错的基本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强化平均分。然后练习课本上的“do it Once”。
(2)设计了一个分蛋糕的练习。
一块蛋糕,小花和爸爸、妈妈平分。小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再深入一点:如果我们班38个同学都来分享这块蛋糕,你会得到多少分?
(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开始交流互动,总结自己的收获。
4。黑板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黑板书时注意两点。
(1)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2)突出重点。呼应课堂教学总结。文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