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化公司常减压装置加工辽河原油,同时调配大庆原油、海上原油和部分国外油品。辽河重质原油比重高、粘度大、易乳化、含水量和固体杂质含量高。国外一些油品酸价高,金属含量高,相对劣质。由于各种原油调和加工的复杂性,导致电脱盐系统运行不稳定,脱盐罐内油水乳化严重,设备大电流运行。海水淡化后的含水量一般在0.8%左右,海水淡化后的含盐量大多在5~12mg/l之间。海水淡化后各项指标不合格,电淡化排水呈黑色,排水含油严重,对原油加工设备及下游生产设备造成严重腐蚀。不合格产品等生产隐患严重影响整个炼油厂的长期平稳运行。
1 影响海水淡化脱水效果的因素
原油电脱盐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乳状液破乳,然后通过沉降分离进行脱盐、脱水的过程。影响电海水淡化设备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电场、停留时间、破乳剂、注水量等。
1.1 温度
提高脱盐温度,降低原油粘度,减少水滴的阻力,有利于水滴的运动。温度升高还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水滴受热膨胀,削弱乳化膜,有利于破乳聚结。因此,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破乳。但如果工作温度过高,电淡化器的工作电流会增大,甚至引起短路。同时,原油中的污水容易发生汽化,难以从原油中除去,形成乳化,脱盐后的原油含水量超标。
1.2破乳剂
破乳剂通过破坏原油乳状液中的油水膜来实现破乳。破乳剂选择不当,会造成原油乳化严重,乳化层厚度增加,油水层厚度增加,油水分离不良,达不到脱盐效果;还容易增大变压器的电流,增加功耗,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损坏电极棒。很容易出现故障,对设备的平稳运行造成危害。
1.3 电场
当原油乳状液通过高压电场时,水滴形成感应电荷,带电的水滴相互碰撞,聚集成大水滴。水滴直径越大,原油与水的相对密度差越大,沉降速度越快。
1.4 原油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
原油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破乳脱水后具有自身的导电性。在电场中停留时间过长会增加设备的功耗。应尽快离开电场。但停留时间过短,油水分离效果会变差。
1.5注水量
向原油中注入一定量的洗涤水。通常注水量应为原油加工量的5%左右。目的是增加水滴的密度,使它们更容易聚结,并溶解和去除悬浮在油中的盐。原油注采新鲜水最好是软化水,其次是酸反提水和纯化水。 pH值应控制在6.5~7.5之间,含盐量应小于50PPm。注水温度越接近原油温度,油水越容易充分混合,不易发生乳化。
1.6 混合强度
油水混合强度增强,注入的洗水能与原油充分接触,达到脱盐、脱水的目的。当混合强度超过临界值时,水滴变小,水滴和油滴形成强烈的乳化状态。变压器的工作电流增大,不利于油水分离。因此,必须控制混合压差,以保证最佳的混合强度。
1.7 工作压力
当电脱盐罐内的工作压力低于或接近工作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时,原油中的水分很容易汽化,对脱盐系统造成扰动,难以进行脱盐。将原油中的水分去除,脱盐后的原油中水分含量会超标。
2 装置技术改造及工艺优化
通过对装置电海水淡化系统当前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设备、技术、工艺运行条件等进行改造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优化换热网络流程
原油改为两条并联换热路径,然后合为一条路径进入电脱盐罐。为了防止混合过程中局部汽化或乳化,尽量降低两路热交换后原油的温度,以保证两路原油进行交换。加热后温差不大于5℃。装置电除盐前最佳换热温度控制在128~138℃。同时,优化注水换热过程,控制水温不低于123℃。
2.2 采用多点破乳
该装置采用新型油溶破乳剂,采用多点喷射破乳技术。在原油进入装置之前已注入破乳剂。通过管道和换热器,使原油与破乳剂充分接触,充分发挥油溶破乳剂的作用。乳液的性能强化了破乳和脱水过程。
2.3完善进油管及油箱反冲洗系统
重新设计脱盐罐进油分配管,使其加粗、加长,并将进油分配管和分配罐的位置抬高,使罐内原油分布均匀,充分利用整个罐体。由于被处理的原油含有大量的泥沙和固体沉积物,因此需要定期对海水淡化罐进行反冲洗。因此,将原水箱上的排水口加大,设计成漏斗状,以利于泥沙的排出。
2.4罐内油水界面液位控制
通常一、二级脱盐罐油水界面高度控制在距罐底1250~1350mm,即下部四个观察窗全部注满清水,第五个观察窗内充满油和水,上部四个观察窗保持满油。最小观察窗距罐底500mm,保证有效观察罐内油水界面的实际高度和排水含油情况。当DCS显示油水界面突变,显示值在短时间内连续波动,但变压器的运行电流没有明显上升趋势时,仪表测量值显示可能不准确,即可以使用窗口中的实际指示。
3 电力海水淡化运行数据分析
所选电淡化系统连续五个月的运行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技术改造和精心操作,电除盐运行效果良好,平均含盐量和含水量均达到了良好水平。
4 电海水淡化系统经济计算
4.1 节电经济效益
该装置目前有6个电动海水淡化池,电流减少约200A。年处理小时数按8000小时计算,每千瓦时电价0.50元。因此,节省电费的效益为:200×380×6÷1000×8000×0.50=182万元。
4.2 使用破乳剂的经济效益
按1万元/吨使用UD-10破乳剂,年消耗破乳剂124吨,即每年124万元;现在使用SXF-36破乳剂,每吨47500元,注入量15ppm,按加工420万吨原油计算,15×10-6×420×104×4.75=299万元。因此,加工成本比过去增加了2.99-124=175万元。
4.3增强脱水经济效益
以处理能力250万吨的常真空装置为例,蒸发1%的水分需要7900J/h,1吨油=1000万大卡,10000大卡=41860J,价格1吨油大约相当于3000元。因此,按常减压加工原油420万吨,年加工800小时计算,蒸发1%水分后的成本为:7900÷41860÷1000×8000×3000÷250×420 =761万元。
以前脱水后的平均含水量为0.71%。破乳剂注入量15ppm的原油破乳后平均含水量可达0.28%,下降0.43%。因此,加强脱水的经济效益为:761×0.43=327万元。
技改总投资200万元,设备折旧7.14%/年,年折旧费14.28万元。上述计算表明,本次技术改造后,常减压装置年经济效益为:182-175+327-14.28=319.72万元/年。
5 结论
常真空电除盐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高效油溶破乳剂。系统运行平稳。海水淡化后,盐水含量和电海水淡化环保指标均满足要求。电耗显着降低,可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319.72万元,为节能降耗、平稳运行、减少设备腐蚀提供了保障。也保证了优质原材料向下游装置的输送,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摘要:常减压蒸馏装置电脱盐系统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自身装置的运行和经济效益,也影响下游装置的生产成果。某石化公司对电海水淡化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分析,结合原料性质和系统运行状况,对设备、技术、工艺运行工况等进行了改造和优化,确保了电海水淡化系统的长期运行。装置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蒸馏装置、电淡化、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杰,孙晓琳.燃料油生产技术[M].ISBN:9787122142429,2012(9).
[2]赵全明,刘家凯,等。电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运行[J].辽宁化工,2013(3),248-249.